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本年度继续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组织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自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能将体育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体育课课时,落实阳光体育,制定阳光体育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计划,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检查。
二、抓好体育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初、高中年级体育课每周为3节。开课率为100%。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组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确保35分钟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根据教案上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课考勤考核登记,并将结果进入学生档案。制定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要求各班认真执行实施,每年召开两次学校运动会。开展体育艺术节项目活动,学校有90%以上的学生掌握两项日常锻炼技能。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开展每天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
各学校根据《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上午课间操全校师生做广播体操,下午自行安排2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制订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2.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各学校开展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体育兴趣活动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同时,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持之以恒,科学训练。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各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
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规模小,目前,我校体育教师(专职)3名,体育教师兼职人数3名,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但是按照《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要求,各学校要配齐配强,还有差距。但教师们工作责任心强,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体育教学工作。
六、场地器材。
学校条件有限,运动场地、器材、设施达标情况不乐观,体育场地200米,但是我们对于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能精心保管,争取达到极致效果。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